清代,火锅非常兴盛,并且有了关于“火锅”这一名词的直接记载。清代著名文人袁枚在《随园食单》中就有对“火锅”的谈论:“火锅对客喧腾,已属可厌,以已熟之味复煮之,火候亦失,且味果佳,想亦不待冷而欲罄矣。”他在谈及火候的时候举了火锅的例子,称吃火锅不宜煮太久。
当时还很流行一种菊花火锅。徐珂在《小酌之生火锅》中有云:“京师冬日,酒家沽饮,案辄有一小釜,沃汤其中,炽火于下,盘置鸡鱼羊之肉片,俾客自投之,俟熟而食。有杂以菊花瓣者,曰菊花火锅,宜于小酌。以各物皆生切而为丝为片,故曰生火锅。”相传慈禧太后便很喜欢这菊花火锅。
清代时期,上至宫廷皇族,下至平民百姓,都有吃火锅的习惯与爱好。火锅器具的形制与前代无太大差别,而且出现了装饰性的艺术火锅,可以说此时的火锅器具达到了审美巅峰。清代的火锅质地多样,有陶瓷、铜质、锡质、银质、银镀金、珐琅、铁质等。造型纹饰优美多样,别出心裁又华贵典雅,例如蓝底饰游龙的乾隆款瓷火锅。
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火锅器具。西周的青铜方鼎火锅、宋代瓜瓣兽耳铸铜火锅、明代四寿字铸铁火锅、清代乾隆皇帝举行千叟宴的纯银火锅、民国时期的八角形白铜火锅、景泰蓝火锅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
从祭器到食具,从祭天敬神的礼器到日常饮食的食具,火锅器具形制总体的变化并不大,火锅器具的材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丰富,审美造型各朝各81各有风华。
关注我们